第202章 来体验上山下乡?_诈宋
笔趣阁 > 诈宋 > 第202章 来体验上山下乡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02章 来体验上山下乡?

  广阔天地大有做为。

  安家落户新农村,改造山河抒豪情。广阔天地练红心,扎根农村志不移。

  与地主阶级思想决裂,做贫下中农忠实朋友。

  向荒山要粮,要河水让路。

  ……

  夕阳中的旧城头上,安维轩远眺着眼前的一片土地,脑海里不由的崩出几句上个世纪中后期,那个特殊年代上山下乡的口号来、

  想想人家朱元璋“开局一个碗,结局一个国”,再瞧瞧自己,穿到这个朝代上蹿下跳的折腾了一年半,生生的折腾成了“知识青年上山下乡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”、到边疆支援建设,简直是越活越抽巴。

  眼前城头下这块十五亩的田地,就是赵桓分给安维轩三人耕种的口粮田,此外还分了一间地窨子。这年头一亩地的产量也就一百来斤,五亩地产粮五百斤左右,刚刚够一个人一年的口粮。

  话说回来,苏武、张骞、洪皓当年被扣押流放后都是忍饥挨饿自食其力,他安维轩被金国扣押自然也是一样的待遇。

  北狩二十余年,赵桓与父亲赵佶先是于韩州编管,两年后又被金人押赴到五国城监视居住,身边随行的人也减少到一百四十多人,转眼间近二十年过去,当年随到五国城的臣子随员业己老迈,不断的有人故去,原本开垦出来的田地有些再次搁了荒。

  很快,安维轩发现比支援边疆建设更悲催的是,来到五国城后的自己没有米粮下锅可以下锅,好在有五国城里的这一群宋人遗臣们还算厚道,得了自己送的笔墨纸砚书籍之类的馈赠,从家中拿出些粮食、种子来接济安维轩三人,不然三人怕是真要饿肚子了。

  这过日子,说白了就是为了一张嘴,光有饭没有菜又怎么成?从春种到秋收少说也得一百几十天,这四五个月总不能靠接济过日子罢,安维轩为不由的为吃喝犯愁,琢磨着是不是想办法去猎些兔子狍子之类的猎物来果腹。

  “官人,上面冷,快些下来,莫着凉感了风寒,这地方又缺衣少药的!”柱三看安维轩立在城头,在下面叫道。

  “这河上的冰都要开化了,如何冷的?”安维轩反问,又说道:“若不是怕着了凉,身上的这件裘袍早便脱将下来!”

  今日没有风,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,河面上的冰融了,薄薄的一层水,想来用不了多久,五国城西边的牡丹江就开江了。

  临离开家乡时,父亲给自己祛寒的药丸当真好用的很,泡上服了一剂一日里身上都暖洋洋的,只是副作用也大,弄得身上元气满满中气十足又无处发泄,实在是苦恼的很。

  更让安维轩苦恼烦闷的是,现下早晚气温还在结冰的零度以下,但按本地的气候在三月底四月初,冰雪完全融化的开江后,就要开始耕地芒种了,那时候的自己才要真正的投入到火热的支援边疆的建设当中……

  莫说是这辈子,便是上辈子,两辈子加在一起,安维轩也没干过农活呐,但不干又能怎么办,难不成要饿死在这五国城?

  “城头上的那个大宋来的人,与我们说说大宋的事情!”

  就在安维轩极目远眺思维发散之际,城头下有道银铃般的声音传来。

  顺声音安维轩向城下望去,只见有两个粉琢玉砌的女娃儿正仰头望着自己,散发出年少活泼的气质与这五国城里沉沉暮气的压抑迥然不同。

  “你们又是谁?”看着城下的两个女娃,安维轩问道。

  “我叫赵月奴。”年纪小一点的那女娃也不怕人,说话的同时又指了指旁边的女娃:“这个是我姑姑赵金容!”

  听言,安维轩忙拱了拱手:“原来是公主殿下!”

  这五国城里姓赵的自然都是皇族,但年纪小又能长上一辈的,想来应是徽宗赵佶在北狩至五国城以后留下的子嗣。

  “你这人怎恁般的无趣,与这里的那些年长的老学究没什么两样!”听得安维轩如此称呼自己,又向自己施礼,那说话的女娃很是不悦。

  说话间,两女娃顺着城墙甬道上了城楼,坐在安维轩的不远处,最先说话的赵月奴说道:“你与我们说说外面是什么样子!”“安大人,与我们讲讲大宋是什么样子好么?”赵金容也跟着说道。

  “听我爹说,你是大宋的探花郎,不妨写首二月的诗,也教我们瞧瞧大宋的探花是个什么水平!”赵月奴很是顽皮,不等安维轩开口,又摇着头说道:“你怕是比不过我三叔,我三叔可是中过状元的人,只是被我爷爷降成了榜眼,比你探花的排名高!”

  “你三叔是谁?”安维轩好奇。

  “你休要多嘴!”赵金容用手点了点赵月奴的脑门,黯然道:“我二兄……己经不在很多年了,就连我也未曾过见二兄。”

  中过状元的皇族子弟……安维轩琢磨半响,忽的想了起来,赵月奴口中的二叔,应是宋徽宗的三子赵楷,据说当年赵楷曾偷偷参加过科举,一路披靡,进入了科举最后一级的殿试,发挥出色,夺得头名状元。宋徽宗知悉后因怕被天下人说闲话,于是点了榜眼,王昂为状元,但实际上状元仍是赵楷。

  这赵楷据史书上记载,似乎死去快二十年了。

  对于赵月奴、赵金容还有一些赵氏子弟来说,大宋是熟悉也是陌生的,他们经常可以从父辈们的口中听到大宋的富丽与繁华,但又想像不出到底是什么模样,但从安维轩的口中听来,大宋又完全不像是自家长辈说的那副模样。

  不止是赵金容、赵月奴姑侄女二人,连同整个五国城的人都喜欢听安维轩讲大宋的事情,小辈们在意的只是江南风景事物,老辈们更多的是关心朝政。

  有时候安维轩也觉得,自己将来是不是也与这些囚禁在五国城的人一样,他们把对大宋的记忆定格在了靖康二年,而自己将大宋的记忆定格在了绍兴十八年的九月。

  看着五国城内的赵氏一族子弟,安维轩有时会生出莫名的悲痛之感,这些曾经的天潢贵胄,女孩们成年后生得美貌的,大抵会成为金国皇室贵族的妾室,男子们的性命日后免不得再像韭菜般被收割了一茬。

  ……

  天气渐渐转暖了,安维轩看到了牡丹江开江的壮丽场景,也品尝到了开江鱼的鲜美,然而紧随而来的就是支援边疆建设的日子了。

  冰雪完全化开后的三月底,五国城的居民们便开始犁地春耕,随后来到的四月初便要开始播种。

  城里人都羡慕田园生活,那是没干过农活,但凡干过农活的人怕是都不再羡慕什么田园生活了。就如同上学的学生羡慕社会一般,在社会上连番遭受来自社会的毒打后,才会觉得学校才是最善良与真实的地方。

  江面尚还冰冻的时候,安维轩便开始自制了犁头,有完颜亮赠送的马匹,倒也有了畜力使用,甚至安维轩将平日里三人的粪便与马粪都积攒了起来,留着当作肥料撒在田地里。

  但到了真正干活的时候,一天农活下来,不止是安维轩,柱三、刘栓二人也是苦不堪言,手脚打泡不说,周身上下没有一处不痛疼的,仿佛被人毒打过一般。

  十五亩地刚刚犁过一遍,天气也完全暖了起来,随后便是播种,好在麦子比较好种,经过择种泡种后直接播撒种植便可。安维轩哪里会这些农活,全凭五国城里的这些遗老们手把手的教授经验。

  撒种前后又忙了几日,安维轩才算闲了下来,过了些时日可以看到田间的生出了一层淡淡的嫩绿色胚芽。

  东北纬度高,日照时间长,田间的麦苗可以说一天一个样,但安维轩也不能闲着,这个时候不仅要拨除地里的杂草还要注意田间的虫害。

  五国城三面环山,麦地绿了的同时,山峦与田野了郁郁葱葱了起来……

  就在安维轩开始适应扎根边疆投入到火热的知青生活时,安维轩看到数骑进入到五国城中,为首的还是个熟人,曾经押解自己来五国城的会宁府差伇别喇忽。

  看到安维轩,别喇忽禀道:“安副使,陛下召大人您回朝听候使用!”

  “召我回去?为何?”安维轩神情微怔,面上没有丝毫喜悦之色,下意识的追问道:“大金皇帝陛下可好?”

  依安维轩原本的推测,自己离开五国城,至少要等完颜亮弑君篡位之后,怎么就变的这么突然了,难不成是完颜亮己经杀掉了完颜亶自立为帝?

  “陛下龙体无恙。”别喇忽也不知如何回答,但只能这么说道,接着又说道:“至于陛下为何召副使大人您回去,小的也不知其中缘故!”

  料想别喇忽这么小小的一个差伇也知晓不了什么内情,安维轩索性便不再多问,但心中却越发的心惊,金国皇帝完颜亶嗜酒滥杀喜怒无常,自己这个时候去会宁府就是身陷险境,但自己能拒绝的了么?

  甚至安维轩还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,自己一路奔波来到五国城,难不成就是为了来到历史网红旅游景点打卡?体会一次两宋农家乐?体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么?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