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2章 木头宅子铁房税_诈宋
笔趣阁 > 诈宋 > 第262章 木头宅子铁房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62章 木头宅子铁房税

  “官人多睡片刻罢,昨晚忙了一夜,若再多补些觉,身子骨怕是吃不消的!”见得安维轩醒来,侍候在旁的黄姨娘忙说道。

  “今日为夫有很多事情要处理,容不得久睡。”安维轩披身起床,又说道:“今日要劳烦娘子与枝红了,替为夫将那些香皂用彩纸包裹好,为夫要将一部分送入宫内,另一部分送与戏院里的伶人。”

  “官人怎恁般的客气!”听得安维轩的话,黄姨娘嗔怪的白了眼自家官人,“昨日官人忙了一夜,又不让妾身帮忙,妾身很是觉得很是过意不去。”

  “不是为夫见外,熬制肥皂时,碱水的热气会伤人身子,你一个弱女子又怎受了?”为免自家小妾多想,安维轩实话实说,又接着说道:“为夫昨日便想好了,把香找作坊设在家里总不是个常法,不如在城外买处宅子,将这作坊移到城外去,免得伤到家里人。”

  听得安维轩这般说,黄小妾觉得安维轩很是体帖。

  这时,端着洗脸水的枝红进了屋,说道:“官人,奴婢险些忘记了,今日一早,刘叔叔来寻官人,说是有人自称是官人师伯家的三子要见官人,还说有合适的宅子,我家姑娘见官人正在熟睡,不好打扰,只教那人在外等候了。”

  枝红口中所说的刘叔叔是刘栓,负责管理安家内宅事物,通报事情之类的事也由他来管。

  没想到自家师伯办事效率还挺快,安维轩一边洗漱一边应道:“教他在外等等,一会我便去看他。”

  服侍自家官人洗漱,又端来准备好的早餐,见得安维轩一副匆忙的模样,黄姨娘很是不解,又有些心疼的问道:“官人每月的俸禄便足以养活一家人了,又何必这般辛苦?”

  “为夫还不是为了这个家着想!”安维轩应道,又说道:“公主那两房的子女长大后怎么了能讨个荫职,为夫自是不需担心,但你与谭娘子、莫娘子这三房的子女有得荫官么?这三房的子女若是读得成书倒也罢了,若不是读书的那块料,为夫不趁现下年轻多挣些家产留与他们,还等到什么时候挣?”

  话音听在耳中,初为人妇的黄姨娘面上免不得面上一红。

  母凭子贵,虽说黄姨娘不大,却是懂得这个道理,只有为自家官人诞下儿女,自己在家里才有地位。心里更是满满的幸福感:“官人说的极是,但官人的身子更是重要!”

  匆匆用过早饭,安维轩接过黄姨娘递来的文士帽戴于头顶,笑道:“黄娘子且放下心来,用不了多久咱家虽不会日进斗金,但日进几斗铜钱还是不在话下的!”

  赋闲后的这几日安维轩做了许多打算,实施这些计划,整个人自然要忙碌起来。有事在身,所以安维轩没有睡的太久便起了床。

  听闻周师伯为自己物色好了宅子,安维轩巴不得马上去看看,若是价格合理位置合适便留下来。此外,安维轩还有另一件事要着柱三去办,不论是制作香皂还是制作玻璃都离不开碱,但临安城药铺的碱售价显然贵了些,制作香皂的成本居高不下,特别是大批量制做,成本更高,去襄阳买碱的是势在必行之事。

  着柱三去襄阳买碱,本朝过重的商税,还有贬值过快的官钞,都是安维轩不得不面对且头痛的事情。

  这里不得提一下宋代的税制,因为宋代土地兼并过重,收不上土地税,从而宋代官府不得不依靠商税不解决财政收入上的不足。

  商税是华夏历史上的一个创造,其特点就是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一个系统,遍布城乡的税务网,并按照统一的住税税率和过税税率征税。

  所谓住税是指向当地坐商或外来行商,到住卖地出售货物征收的住卖税。而过税是指,向转售货物的行商征收的通过税。过税税率按百分之二征收,承袭中唐以后的大致标准,也不算高。但由于宋代商税制度的特点是,重迭征收过税虽比过去不统一的乱征税要强得多。但在统一制度失去约束力时,擅增税率、擅增税卡、擅增税目时有发生,造成商人亏本。

  最令人觉得无语的是,这遍布全国的税网,哪怕商贾身上没有货物只有制钱,那身上的制钱也会被征收百分之二的过税。可想而之,商人每次行商在路程上这一来一回,所要上缴税赋会有多重。

  终宋一代,冗官、冗兵、冗费,财政上几乎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。所以,这些过税对维持南北宋长期的战争费用、行政费用、朝贡费用等支出起着巨大的作用,但也苦了下层的商户百姓。

  就宋代过重的税收来看,宋代远没有宋吹般说的那样美好,底层的百姓依旧受苦,美好的只是上层的官僚与统治阶层。

  重复的征收过税会使商人蚀本,更会窒息了商品的流通与交换,其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。因此,安维轩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从襄阳运回一船碱来,被税关收取过税层层盘剥,结果这船碱价格比在临安买的还贵。三如何降低肥皂的制作成本,昨日安维轩想了一夜,最后将主意打到了皇家的身上,大可以打着宫内采办的旗号,如此来便可以完全避去路上税关的征税。

  所以安维轩计划借着进宫送香皂的机会,向赵构请个宫内采办的名号。

  临出内宅前,安维轩将昨日画好的花洒图纸收入怀里,与自家黄姨娘说道:“娘子爱洗澡,过几日为夫送你样礼物。”

  ……

  来到中院前堂,安维轩见得那周三正一脸拘谨的危襟正坐。

  最早由莫姨娘买下的宅子在西边,那唐大人用来构陷自己、后又被赵构赐与自己宅子在中间,黄姨娘家的宅子在最东院,现下三院合一,安维轩便将东院与西院的大门与二进院大门俱都给封死了,使后宅连成一片,又将三座宅院倒座房与二道门院墙打通,使之成为一体,专门用来给家中下人居住。

  见到安维轩过来,周三忙口称见过官人,过来施礼。

  安维轩示意其不要多礼,口中勉励了两句。

  随后那周三说到正事:“官人昨日离开我家后不久,我家父亲便打听到有人要售卖宅院,今日我家父亲要我传话与官人,那处宅院很是不错,交通也很是便利的,门前有河道连接城北运河,行走起来很是方便,另外那人也是真心实意要卖,所以要的价钱也很是合理。”

  安维轩问道:“那宅子的主人为何要出售?那宅子不会有什么问题罢?我那伯父大人可曾打听过?”

  “说来那宅子的主人也算不得外人,那宅子的主人是我母舅家的远亲,而且官人嘱托,我家父亲自然要用心去查访的。”听得安维轩发问,周三应道,又接着说道:“官人您也知道,本朝商税过重,家里有闲置的宅子,若租不出去还要纳税,不如卖去的为好。”

  宋代有句话唤做木头做的房子,铁打的房税。

 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,几乎是没有流血的篡了后周政权。所以宋朝承于五代,之后占据江南,不属于那种推倒旧有统治阶级碎瓶瓶罐罐的改朝换代,所以赵宋自立国之初就是土地兼并最为严重的朝代,也正因如此,宋代是华夏历史上城市化最高的朝代,

  据后世史学家研究,北宋城市人口占百分之二十点一,南宋时占百分之二十二点四,而清代中叶城市化为百分之七,民国时才升至百分之十。作为城市发达的标志,宋代便是出现了独立的城市衣口,被称为“坊郭户”,与“乡村户”相对。

  因此,宋朝的正税也分为“民田之赋”与“城郭之赋”,“城郭之赋”包括屋税、地税、城市契税、商税、市舶税海外贸易抽解等等。

  当官的做为统治阶层,房产土地不需要缴税,而平民百姓的房产土地必需要缴税,这也是为什么宋代商贾舍得花大本钱办嫁妆榜下捉婿的缘故。

  家里没有做官的当做靠山,所以家里的房产必须要纳税,寻常人家有闲置的房产租出不去又要纳税,还不如卖出去了事。事实上,在后世的本朝某些城市也是收取房屋租赁管理费的,收取的标准大抵是按百分之二到三,当然有时也有相应的减免政策,可以看做是宋时房税的延续。

  本朝马贵,驴相对便宜些,谭员外、林道士等人在临安时常要外出办事,所以家里蓄养了几匹代步的毛驴。

  安维轩骑马,水牛、周三骑驴,一路向北出了余杭门,去看那户主欲出售的宅院。

  五间四进院的宅子,虽说不算大,但用来做肥皂厂的厂房绰绰有余,日后将玻璃厂设这里也是可以的。

  看过房,与房主谈拢了价钱,随后去仁和县衙户房过户。仁和县衙户房见是周仵作的熟人,买主又是当朝的驸马爷,卖了不小的人情,正常百分之十的转让房税只收了百分之八。

  纵观两宋,房产税的税率是一直上涨的,起初是百分之二增到百分之四,又由百分之四升至百分之十,可见那仁和县户房押司是卖了人情的。

  买了宅子,安维轩结了一件心事,又去寻了个锡匠铺给了定钱,教那锡匠按着图纸上的式样做个花洒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