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5章 上岗前业务培训_诈宋
笔趣阁 > 诈宋 > 第325章 上岗前业务培训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25章 上岗前业务培训

  所有人只看到报务院招募主笔,却混淆了招人的概念,在沈虚中等人的印像里,安维轩这是扩大人员编制,而实际操作上则属于不在编制内的人员招募。

  这种情形类似于下边县衙里的差伇吏员,有朝廷正式编制的就那么一二十个人,余下的都招募的临时工。

  礼部是尚书省六部之一,极为正式的衙门,沈虚中之才有这样的错觉。

  群臣无语,沈虚中面色尴尬,坐在龙椅上的赵构更是险些笑了出来。不知道安维轩是有意无意的,每个人的想法各不相同。

  见得同党在安维轩面前再一次吃了亏,巫伋向上奏道:“陛下,朝廷蠲罢教坊,之前教坊的官吏尽数拨归报务院,如今报务院却又另行招募人手,安侍郎岂不是有浪费公帑之嫌。”

  赵构将目光投向安维轩,显然是教其自辩。

  树欲静而风不止呐。

  刚刚退回班中的安维轩只得再次出列,横了眼那找茬儿的巫伋,讥诮道:“巫大人为何总说些外行话来自降身份?”

  巫伋面有恼色,不待出口,却听安维轩又问道:“巫大人岂不知术有专攻、隔行如隔山之说,教坊官员编管优伶排演曲乐尚可,这管理报务之事,巫大人岂不见周尚书的前车之鉴?”

  安维轩这般说词是有道理的,自然堵住了巫伋的嘴。

  只不过安维轩从不是容易善罢干休的人,随即又是一笑:“既然巫大人说报务院招募人手有浪费朝廷公帑之嫌,不若请巫大人向报务院举荐些有才干的官吏选拨任用,若有入得安某眼目的,自是留在报务院为朝廷效力。”

  被安维轩揶揄一番,巫伋面色尴尬的退回班中。

  现在谁不知道报务院是个烫手之物,人人避之不及,又有谁会举荐亲朋故旧去那里任职。

  “陛下,臣之所以从太学招募生员也是为生员们的前程着想。”这时,安维轩又向上奏道:“我朝自徽宗年间起以三舍法取士,但能以上舍优等入仕者是为少数,其余生员依旧要以科举入仕,然屡试不第蹉跎岁月者仍大有人在。

  另据臣所知,我朝徽宗年间,入学的太学生是不需要缴纳学费的,并免费提供食宿,尔今此举尽己废黜,想这些太学生在太学蹉跎岁月与家中凭添负担,不若寻份可糊口差事,一边上差一边读书上进才是正道。”

  显然安维轩说的极有道理,太学生们肆业后的去向也是令朝廷头疼的一件事,一来官位有限,二来这些人也不愿去边远之地任职,自是不可能每个人都有官可做的,若被安维轩分流一些也是好事。

  思虑过后,赵构亦是点头道:“如此甚好。”

  这时,安维轩又趁热打铁道:“还请陛下拨笔银钱以做报务的启动费用!”

  ……

  原本,巫伋、沈虚中等人还想从中做梗,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种想法,若是连办报的银钱都不拨发,安维轩一怒之下摞了挑子,难不成要自己来背这个锅么?

  所以二人很是理智的放弃了这个念头。

  ……

  回去的路上,周三低声说道:“官人,其实您不必非用太学生的,临安城中落魄文人很多,其中不乏各地英才,官人不妨于其中招贤纳士,也不至于惹出这些风波来。”

  “你懂得什么!”听言,安维轩训斥道。

  被训斥了一句,周三吓的缩回头去。

  “太学是本朝最高学府,太学生虽没有官身,但身份又岂是一般学子可以比拟的?”安维轩倒没使气,接着又向周三问道:“你可知我朝太学生被士人称作什么?”

  “小的不知。”周三忙应道。

  安维轩洋洋得意的说道:“因为本朝太学生敢直言纳谏,故而有有发头陀寺无官御史台。的美誉,想我报务院从主编到主笔,皆是由太学生来充任,无论在朝廷还在民间,会如何看待官人我办的报纸?”

  周三挠了挠头,只说道:“小的读书少,这有发头陀是指未剃头发的和尚,那无官什么的又是什么意思?小的实不是太懂。”安维轩解释道:“我朝立国初年,太学简朴,太学生们生活更是清苦的如同庙里的和尚一般,而太学生们又敢于抨击时政,讲出谏官不敢讲的话,故而行了这么个称号。”

  周三兴一反三道:“小的终于明白为何那周尚书办报会一败涂地了,想太学生们都是极有学问的,而周尚书招的那些教坊的人,要学问没学问,要水平没水平,能办得好报纸才是怪事。”

  ……

  千余太学生,学习成绩好的都去做官了,余下的大多都是屡试不第的,其中家境不好。寻不到出路的自不在少数,礼部报务院招聘主笔,既有薪水可拿又能留在临安,并还是太学在籍的学生,自然是很吸引人的。

  礼部是太学的直属上级,给太学生留有学籍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。

  五十个主笔的太学生,以每人每月三贯的薪水,一月便是一百五十贯,一年便是一千八百贯,另还有印刷工匠、送报工,油墨纸张靡耗,一年少说也要四千贯的花费。

  说实话,这笔费用着实不说,朝堂上一位二品大员一年的薪俸加起来也要多于这个数字。

  以自己与朝中诸人恶劣的关系,现下向朝廷要钱要人,朝中并无一人做梗,但安维轩明白,只要自己这张报纸办得砸了,那时为了讨好秦桧,向自己落井下石的不知会有多少。

  立在报务院里的五十个太学生,黑压压的一片人头,个个束手而立,等候着顶头上司,礼部侍郎兼报务院、兼知识产权司郎中安维轩的到来。

  面对着这些太学生,在朝堂上侃侃而谈的安维轩自然不怯场,话说就是自己上一世给手下做骗子入职前的岗前培训,人数也要远远多于这个,眼前的场面不过是小意思而己。

  这个年代没有新闻专业,安维轩要对这些太学生们进行思想改造,灌输后世的新闻理念,培养新闻记者应有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操守,若不然由着这些人办报,天知道会写成什么模样。

  当然,培养这些太学生也是需要时间的,仅凭是一次两次训话是达不到理想要求的。

  上辈子当骗子,安维轩同乎将三百六十行冒充个遍,假借记者的名头曾经敲诈过非法排污的工厂、勒索过贪污的官员等等,所以对这记者一行的规矩熟悉的很。

  为此,安维轩还按着上一世的记忆,写了份记者培训大纲。

  待一众太学生行过礼后,安维轩像征性的客气了两句,步入正题,“新闻记者,是一项神圣的职业,是新闻信息的主要传播者,是宣扬社会公平正义和良知的代表。

  新闻记者要积极利用新闻报道来引导社会价值观,提高公众的道德意识,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有更加坚定的信仰,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过硬的职业素质……”

  外人说太学生们为“有发头陀寺,无官御史台。”太学生们也以此为傲,听得安维轩一番忽悠,只教一众太学生们的虚荣心很是得到满足。

  孔子成仁,孟子取义。安部郎所说的新闻记者的价值不就是符各圣人的训导,成为社会公平正义和良知的代表么。

  一众太学生的神情变化收在眼中,显然自己的话很合这些太学生的口味,个个都受用的很。

  千臭万臭,马屁不臭。千穿万穿,马屁不穿。

  读书人也不例外,也很吃这套,要不然这些人的才名是如何来的,还不是你才高八斗他学富五车,相互之间吹捧起来的。

  忽悠,继续忽悠,只要将这些人的虚荣心忽悠起来,报务院的队伍便的人心就稳了,队伍也便好带了。

  “新闻是可信的。以准确、真实、可靠的信息赢得大众的信任,才能称得上是新闻。而新闻记者对于社会中已经产生的大事件,不仅有报道的权利,同时更有鉴别和澄清虚假消息的权利。”

  “作为一名新闻记者,在对事情的报道过程中,能够以新闻的魅力以及影响力,去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,甚至文化的进步,才是一名出色的新闻记者。”

  “发现是一种艺术,新闻记者需要以新闻人的智慧、敏锐眼光去洞察、发现、捕捉事件的关键点,对于已经发布的大事件,新闻记者要以新闻人的敏锐眼光来发现事件的始末、隐藏的信息、背后的原因以及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。

  普通人是不具备对事件深度挖掘的能力,而这正是对新闻记者的真正要求,也是新闻记者拥有的优势。”

  安维轩之前的一番功课,不是白做的,这些话是这些太学生以前从不曾听过的,与太学中那些学正教授们的之所者也完全不同。不只是教一众太学生们觉得新鲜,更觉得肩上的担子极重。

  只听得一众太学生热血沸腾,恨不得马上以饱满的革命热情,投身到办报的伟业之中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